湖山茶韵:上犹十四乡振兴路

来源:南康家具网 | 来源:上犹县专题 | 时间:2025-03-28 | 444 次浏览 | 分享到:
作为“中国天然氧吧”与“客家茶文化之乡”,上犹县以“生态立县、旅游兴县、产业强县”为战略支点,构建起“一湖(阳明湖)引领、一江(上犹江)串联、全域景区化”的发展格局。

摘要:作为“中国天然氧吧”与“客家茶文化之乡”,上犹县以“生态立县、旅游兴县、产业强县”为战略支点,构建起“一湖(阳明湖)引领、一江(上犹江)串联、全域景区化”的发展格局。本文聚焦东山镇的枢纽担当、陡水镇的湖光山色、梅水乡的茶香秘境等特色乡镇,展现上犹县在生态价值转化、文旅深度融合与乡村振兴中的创新实践。

一、枢纽引擎与生态客厅

东山镇:作为上犹县政治经济中心,东山镇以“三江交汇、五桥飞虹”的区位优势,构建“一核三心五片区”的空间格局。这里不仅是赣州市中心城区的“后花园”,更通过南河湖湿地公园、东山文化广场实现生态与城市的无缝对话。犹江绿月茶文化园年接待游客15万人次,国际垂钓基地举办赛事20余场,展现“半小时经济圈”的枢纽魅力。

陡水镇:依托国家AAAA级景区阳明湖,构建“湖光山色+康养度假”产业体系。开发水上运动、湖岛探秘等体验项目,建成温泉民宿集群,年接待游客50万人次。毗邻的赣南树木园栖息着1700余种植物,非遗客家山歌与湖光山色交相辉映,演绎“湖光潋滟客忘返”的诗意生活。

二、茶香秘境与红色记忆

梅水乡:以“中国名茶之乡”品牌为依托,建成10万亩高标准茶园,培育“上犹绿茶”国家地理标志。创新“茶旅融合”模式,打造园村“茶旅小镇”,开发采茶体验、茶宴美食、茶文化研学等业态,年接待游客30万人次。茶园间点缀的红色交通站旧址,串联起“茶香里的红色记忆”。

营前镇:作为中央苏区重要组成部分,以“一馆(营前革命历史纪念馆)、一村(蛛岭村)、一河(上犹江)”为载体,构建“红色研学+生态观光”格局。修复红军医院旧址、营前暴动指挥部,开发“重走红军路”沉浸式课程;依托万亩脐橙园与五指峰漂流,打造“红色教育+田园采摘”体验链,年接待游客20万人次。

三、生态硅谷与产业新篇

黄埠镇:以“生态工业+数字经济”双轮驱动,建成省级高新区,集聚企业150家。培育玻纤新型复合材料、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数字经济产业园孵化科技型企业30家。毗邻的丰岗村千亩荷花基地成为网红打卡地,形成“工业强镇+农业美村”的融合发展范式。

寺下镇:以“非遗竹编+生态农业”为特色,传承千年竹编技艺,开发竹雕工艺品、竹制家具等高附加值产品。建成万亩油茶基地与高山蔬菜产业园,年综合产值突破2亿元。杨梅村古桥流水与茶园梯田相映成趣,获评“省级生态旅游示范镇”。

四、全域振兴的生态图谱

社溪镇:“赣南粮仓”核心区,建成8万亩高标准农田,培育“社溪大米”“社溪白莲”品牌。创新“智慧农业+电商直播”模式,年销量突破10万吨;配套开发农耕文化园,打造“插秧节”“丰收宴”等文旅IP,年吸引游客15万人次。

改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