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条 施工单位施工应当制定扬尘污染防治实施方案,并遵守下列规定:
(一)施工工地设置硬质围挡或者围墙,并采取洒水等抑尘措施;
(二)施工工地内堆放的易产生扬尘污染的物料,以及建筑土方、建筑垃圾、工程渣土等采取覆盖、密闭或者其他抑尘措施;覆盖材料符合绿色环保要求;对已风化、破损达不到防尘效果的防尘网及时更换;
(三)施工现场出口处设置车辆冲洗设施并配套设置排水、泥浆沉淀设施,施工车辆不得带泥上路行驶,施工现场道路以及出口周边的道路不得存留建筑垃圾和泥土;
(四)施工现场出入口、材料堆放区、材料加工区、生活区和主要道路等进行硬化,并辅以洒水、喷淋、冲洗等抑尘措施;确因生态和耕种等原因不能硬化的,采取其他有效措施防治扬尘污染;
(五)施工现场实行监督员、管理员、网格员联合管控机制,并在显著位置公示扬尘污染防治实施方案和监督员、管理员、网格员信息及职责;
(六)规模以上施工工地安装在线监测监控系统,并与主管部门联网;
(七)易产生扬尘污染的施工作业采取有效抑尘措施;
(八)其他应当采取的防尘措施。
第十条 建(构)筑物拆除,除应当遵守本条例第九条相关规定外,拆除时应当采取有效抑尘的洒水、喷淋等措施;拆除完成后,对裸露地面采取覆盖、绿化等防尘措施。
第十一条 市政公共设施、园林绿化、道路和管线铺设施工单位施工,除应当遵守本条例第九条相关规定外,还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实施挖土、装土、堆土、路面切割、破碎等作业的,不间断在作业表面采取洒水、喷雾等抑尘措施,作业完成后,及时清理现场;
(二)采取分段开挖、分段回填方式施工的,已回填后的沟槽,采取覆盖或者洒水等抑尘措施;未及时回填的,进行覆盖;
(三)因工程技术标准要求,确需晾晒土方的,可以在一定区域内晾晒,晾晒完成后或者在晾晒期间遇到产生扬尘的天气时,及时收拢覆盖。
第十二条 监理单位应当对施工单位扬尘污染防治设施设置和防治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监理并纳入工程监理细则;对未按照扬尘污染防治要求施工的,监理单位应当要求施工单位立即改正;对不立即整改的,及时报告建设单位及有关主管部门。
第十三条 公共场所和道路保洁作业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推行机械化清扫等低尘作业方式;
(二)根据气象条件和扬尘污染防治的需要,增加洒水、喷雾、清扫等频次;
(三)采用人工方式清扫的,符合作业规范。
第十四条 易产生扬尘污染的物料堆放场所、生产场所以及固体废物填埋、回收、利用场所,应当遵守下列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