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条 精神卫生医疗机构诊断和治疗精神障碍应当遵循精神障碍诊断标准和治疗规范,维护患者合法权益、尊重患者人格尊严,保障患者获得良好的精神卫生服务。
禁止殴打、体罚、虐待或者变相体罚、虐待精神障碍患者,禁止违反诊断标准和治疗规范对精神障碍患者实施约束、隔离等保护性医疗措施。
第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公安、城市管理等部门和残疾人联合会、妇女联合会、医疗机构等单位,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以及村(居)民委员会,在日常工作中发现疑似精神障碍患者的,应当建议和帮助疑似精神障碍患者自行前往或者其监护人、近亲属送往精神卫生医疗机构进行精神障碍诊断。发现虐待、遗弃、性侵害、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等侵害疑似精神障碍患者行为的,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并提供必要的保护和帮助。
对查找不到监护人、近亲属的流浪乞讨疑似精神障碍患者,由当地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会同公安、城市管理等有关部门帮助送往精神卫生医疗机构进行精神障碍诊断。
第十八条 疑似精神障碍患者发生伤害自身、危害他人安全的行为,或者有伤害自身、危害他人安全的危险的,其监护人、近亲属、所在单位、当地公安机关应当立即采取措施予以制止,并将其送往精神卫生医疗机构进行精神障碍诊断;所在单位、当地公安机关送诊的,应当及时告知其监护人、近亲属。
诊断结论或者鉴定报告表明,不能确定就诊者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或者患者不需要住院治疗的,其监护人、近亲属、所在单位、当地公安机关应当按照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的通知将其接回。
第十九条 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执行精神障碍患者住院管理制度,维护精神障碍患者合法权益,保护其人身安全,并为其创造尽可能接近正常生活的环境和条件。
住院治疗的精神障碍患者擅自脱离住院治疗的,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应当立即通知其监护人、近亲属或者送诊单位。
已经发生危害他人安全的行为或者有危害他人安全的危险的精神障碍患者擅自脱离住院治疗的,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应当立即查找;查找不到的,应当立即报告当地公安机关协助查找;其监护人、近亲属、送诊单位发现患者后,应当及时通知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将其接回治疗;精神卫生医疗机构接回有困难的,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将其接回治疗。
第二十条 住院治疗的精神障碍患者经治疗达到出院标准的,应当及时办理出院手续。
精神障碍患者出院,本人没有能力办理出院手续的,监护人应当为其办理出院手续;监护人办理出院手续确有困难或者拒不办理出院手续的,由患者所在单位或者村(居)民委员会办理出院手续。
无法查明身份信息的患者,未能按照前两款规定办理出院手续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为其办理出院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