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持续深化改革创新,加快集聚高质量发展动能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纵深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有效盘活存量资产,加快国有企业实体化、市场化、效益化转型,推动国有企业做大做强,力争县属国有企业总资产达到230亿元以上、营业收入突破10亿元。全面实施零基预算改革,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推动财政评审提质增效,提高政府投资管理水平。探索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实施模式,推进农业生产“大托管”改革,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发展的体系化、组织化程度,实现农业产业降本增效。持续深化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推进医保支付改革、信息化建设,落实县乡同质化管理,全面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继续推进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乡镇履职事项清单编制等国家、省市试点任务,力争探索更多全南经验。
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开展新一轮对标大湾区优化提升营商环境行动,持续擦亮“全速办”品牌,确保全县营商环境稳定在全省第一方阵。加强数字政府建设,推行“一表同享”改革,切实为基层减负赋能。聚焦“高效办成一件事”,探索项目开工、竣工验收等审批事项高效办理。深化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力争高频服务“全程网办”率达90%、“一次办成”率达95%以上。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建立企业全生命周期政策服务体系,常态化开展政企圆桌会、产业合作交流会等活动,规范涉企执法,优化企业安静期、“首违不罚”“轻微免罚”等举措,全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加强科技创新赋能。深入实施全社会研发投入强攻行动,力争研发费用占GDP比重达2.6%,新增发明专利30件以上。推进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93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中小企业各10家以上、“专精特新”企业7家以上,力争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瞪羚”企业各1家以上。强化科技金融支持,用好科贷通、知识产权质押等金融产品,助力科技型中小企业茁壮成长。加大人才引育力度,力争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10名、产业急需紧缺人才180名以上。
(五)持续提升城市能级,加快建设高品质宜居城市
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深入开展城市体检、城市更新,加大补短板强弱项力度。实施汇景新城等老旧小区改造,新建保障性租赁住房198套。推进城中村和城区主要内涝点、积水点治理,完成城南片区排涝泵站二、三期建设,提升城市防涝能力。健全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完成木金街等区域滑坡治理。加快补齐城区空白区域污水管网,推进城区生活污水处理厂二期等项目建设,力争城区生活污水收集率达55%。加快推进电网扩容升级,改造提升含水大桥和部分老旧燃气管道、供水管网,大力整合“小散弱”燃气站,完成百年广场地下停车场建设和南海大桥危桥改造,全面提升城市设施韧性。
Copyright©2025 企业信用网 | 诚信网 | 赣州企业信用网 | 服务大厅 | 今日新鲜事 | 企业展示
公安备案号 36070202000636 | 工信部备案号:赣icp备19009594号 | 关于我们 | 合同履约| 赣州企业信用服务热线:0797-8135315 18970124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