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过去一年,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坚持不懈兴产业,全力筑牢了发展支撑
始终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壮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能级,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更加坚实稳固。
工业经济承压前行。全面推进“3316”行动计划②,新增规上工业企业③15家,总数达115家、列全市三类县第一,获批省级“专精特新”企业④7家,培育省重点上市后备企业8家,电子信息、有色金属和新材料、新能源三条重点产业链营收占规上工业营收比重达81.8%,产业集聚效应日益凸显。园区设施更加完善,龙门工业新区二期加快建设,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园一期基本完工,新能源产业园标准厂房完成主体施工,新建标准厂房18万平方米,总量突破100万平方米,盘活低效用地111亩、闲置厂房14万平方米,全南工业园获评省级绿色园区。数字经济⑤加快发展,启动实施数字化改造企业51家,培育“数智工厂”⑥2家、“小灯塔”企业⑦4家,新建5G基站77个,新增上云⑧企业800家,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企业达44家,3家企业获省级数字经济财政资金奖补,项目个数和奖补资金总额均位居全市前列。连续4年获评全市主攻工业先进县。
品质农业稳步发展。粮食生产实现“二十一连丰”,建设高标准农田1.1万亩,油料种植面积1.4万亩,粮食播种面积17.8万亩,新增省A类全程机械化农事服务中心、工厂化育秧中心和烘干中心各1个,获评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绩效考评二等奖、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优秀”等次。蔬菜播种面积达12万余亩,水产品产量近1.5万吨,生猪出栏50万头,禽蛋肉鸽出栏380万羽。金苒农业营收首次超亿元,被评为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华夏硒粮、丰淼农业被评为市级农业龙头企业,预制菜产业链综合产值突破6亿元。新认证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1个、“圳品”⑨2个、有机蔬菜13个,金龙镇水口村成功创建全市首家有机蔬菜“盒马村”⑩。
现代服务业稳中向好。大力推进消费品以旧换新,举办“消费促进年”系列活动,发放消费券300万元,拉动市场消费超4000万元。打造电商直播消费新场景,县农产品互联网营销中心获评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经验做法入选商务部“全国县域直播电商中心”典型案例集。预计全年新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⑪22家,网络零售额增长37.8%,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8%。出台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扶持政策,天龙山景区冷泉滩、全宝游乐园相继建成运营,精心策划“绝美全南·四季欢歌”等系列主题文旅营销活动,接待游客人次、旅游收入实现稳步增长,全南文化和旅游动态被央视、新华网等“央媒”报道2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