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推动制造业集聚。重点围绕电子信息、纺织服装、医药化工等行业,深入实施“千项技改、万企升级”行动,助力企业提质增效。坚持扶优扶强战略,对年营收过亿元和国家级、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及制造业单项冠军等工业企业建立“白名单”制度,优先保障改扩建用地、用能,实行差别化的金融扶持政策。继续加大企业扶持力度,重点培育联创电子成为年营收过50亿元的龙头企业,扶持君鑫贵金属、熙隆环保、溧方新材料等骨干企业年营收过20亿元,形成一批产值税收贡献高、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强企业群。
积极完善产业布局。做强全产业链条,健全“链长+链主”工作机制,努力把重点产业打造成集研发、设计、制造、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紧盯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和高端设备制造等重点领域,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积极布局未来产业,加强前瞻研究和战略谋划,加速抢占低空经济、未来材料、未来健康新赛道。推进智改数转,加快推动化工、贵金属、纺织等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重点推进L3—L5企业改造,力争每一级都实现60%以上的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积极培育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数字产业,提升数字经济产业规模。
(二)聚力消费投资,以更高标准推动经济循环。
以扩大内需为主线,充分发挥消费、投资双轮驱动作用,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大力提振消费。丰富消费场景,提升核心商区布局和功能,改造提升一批商业综合体、大型商圈、农产品批发市场,着力打造特色文化街区,不断激发商贸流通市场活力。强化消费引导,开展“四季”活动,鼓励发展假日经济、夜间经济、直播电商经济,挖掘银发经济,着力形成传统和新兴相促进、线上和线下相融合的消费格局。释放消费活力,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结合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广泛开展惠民促销活动,全面提振汽车、家电、家装厨卫等大宗消费。加快农文体旅商一体化发展,做好“文旅+”文章,进一步挖掘“稻陶”文化,丰富旅游产品,加大营销宣传,精心组织开展稻作文化研学游、赛事游,不断推动商贸繁荣。
扩大有效投资。精心谋划“十五五”重大项目,抢抓国家“两重”建设和大规模设备更新机遇,储备和实施一批打基础、管长远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生态修复项目。全年计划实施“六大领域”项目260个,总投资473.1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74.79亿元。加快项目预审、可研、环评、初设、用地等前期工作,启动实施镇垱线路面改造、万年港综合码头提升等项目,全力推进中储粮万年直属库搬迁、城乡供水一体化、S413和S512提升改造等项目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