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党委十届十次全会对今年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我们要按照“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要求,着眼全局、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把握关键,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一)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积极建设农业强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实施粮食产能提升行动,落实4230万亩粮食和190万亩油料种植任务,力争新增粮食产量100万吨以上。持续加强优质棉基地建设,推动棉花生产进一步向优势区域集中,加快全疆棉花统一市场建设,棉花总产保持在500万吨以上。大力推进林果业提质增效,发展优质高端特色果品,林果产量稳定在1350万吨左右。科学利用戈壁、沙漠等发展设施农业。深入实施畜牧业振兴行动,肉、奶产量分别增长8.5%、6.5%。加强耕地保护和建设,逐步推动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分区分类开展盐碱地治理改良。持续加强水资源集中统一管理,大力推广农业高效节水技术,提高地表水综合高效利用水平。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完善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以产业振兴带动农牧民增收,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强镇、乡村特色产业示范村镇建设,精准务实培育乡村产业,确保中央衔接资金用于产业发展比重达65%以上。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因地制宜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推动力量向基层下沉、资源向基层倾斜、服务向基层延伸。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统筹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补短板,深化“四好农村路”建设,提升乡村建设水平,让农民更多分享发展成果,让乡村更好集聚人气,让农村更加充满希望和活力!
(二)聚焦“八大产业集群”,积极构建具有新疆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立足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推动建设一批自治区千亿元级、百亿元级重大产业项目,着力打造若干符合国家战略、特色优势显著、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基地。培育壮大油气生产加工产业集群,着力打造大型油气生产加工和储备基地,重点推进大型油气田建设和煤层气勘探开发,实现油气增储上产,新增煤层气产能5亿立方米以上;加快推进乌石化PX装置50%扩能和200万吨/年PTA项目、独石化塔里木120万吨/年二期乙烷制乙烯项目建设。加快发展煤炭煤电煤化工产业集群,进一步释放煤炭优质产能,加大准东、哈密、吐鲁番、准南等地煤炭勘探开发,推动一批支撑性煤电项目建设,开工建设一批煤制烯烃、煤制气项目,推动煤炭分级分质清洁高效利用,力争原煤产量达到5亿吨,着力打造国家大型煤炭供应保障基地和煤制油气战略基地。积极建设绿色矿业产业集群,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加快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探开发,推动和田火烧云千万吨级铅锌矿、大红柳滩百万吨级稀有金属矿等重点矿山投产见效,着力发展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能源金属加工制造产业链,积极保障国家能源和关键矿产资源安全。着力推动建设粮油产业集群,统筹谋划粮食生产、流通、加工、存储和消费,加快推进主食产业化和粮油精深加工,提高粮油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加快建设棉花和纺织服装产业集群,高标准建设国家优质棉纱基地,高质量运营棉花棉纱交易中心,推动棉花加工企业兼并重组、做大做强,着力补齐化纤、印染、服装、家纺、针织及设计等产业链供应链短板,促进棉花产业和化纤产业耦合发展,拓展棉花和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空间。打造绿色有机果蔬产业集群,优化特色果蔬产业布局,推进绿色有机林果产业集群示范园和示范区建设,加快葡萄酒、番茄加工、特色林果加工等产业发展,促进林果产品加工高端化,加快建设中药产业化基地、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优质畜产品产业集群,推进优质饲草料基地、标准化养殖基地、畜禽种业基地建设,促进资源要素向优势产业、产区、企业集聚,打造全国重要的畜产品生产基地。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加快推动哈密北、准东、喀什、若羌等一批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和乌鲁木齐、伊犁、克拉玛依、哈密等4个氢能产业示范区建设,全年新增新能源装机规模力争达到2000万千瓦;推动铝基、铜基、钛基、锂基等产业链延伸发展,加快发展新能源装备、高端输变电、新型农牧机械等先进制造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