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扎实做好“三农”工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牢牢守住保障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提升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水平,加快建设农业强区。
毫不放松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全面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稳妥有序推进耕地恢复,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稳住糖料蔗生产,争取良种和机收取得突破。扩大双季稻、油菜、油茶种植,大面积提升单产。稳定能繁母猪210万头。探索实施水库“四方两股一体化”生态养殖。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促进农民增收。落实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巩固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成果,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倾斜支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易地搬迁安置区。深化粤桂东西部协作,实施“万企兴万村”行动。稳定脱贫人口务工规模,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挥帮扶产业项目联农带农作用。
强化农业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持续开展甘蔗等育种联合攻关。开展农业核心攻关技术产业化示范。大力开展适合丘陵山区的农机研发推广。抓好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整省(区)试点。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启动农村土地延包整省(区)推进试点。
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实施“千村引领、万村提升”工程。加快推进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统筹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稳步推进农村改厕、生活垃圾收运处置和生活污水治理。抓好现代宜居农房建设试点,提高自来水普及率,巩固提升农村电网,加快建设乡村“信息高速路”。加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打造“广西万村篮球赛”等群众文体活动品牌。创新乡村治理模式,培育文明乡风,让乡亲们就地过上更好的现代文明生活!
(六)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坚持把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各类要素双向流动,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建立“四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全面完成市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审批。推进县域经济特色化差异化发展,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实施50个以上县城基础设施“一县一策”试点。
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稳步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抓好保障性租赁住房、棚户区改造、危旧房改住房、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建设。推进完整社区、“一老一幼”设施、排水防涝等一批项目。完善新能源汽车充电网络布局。更新改造燃气管道等,加强黑臭水体治理和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处理,不断提升城市宜居品质和综合承载力。